疫情之下的留学中间派:留出一个“间隔年”或“离校期”
今年疫情打断了很多在读留学生,或是准备去读的准留学生们的计划,产生了“留学中间派”现象,即一些家庭调整了留学计划,停止或暂缓留学,尤其(准)美国留学生。除部分提前拿到签证的,大部分未能成行的人当中,有同学转去了英国读书,有些则留在国内考研或者实习,也有同学办了入学后越洋上网课。不过,萧七和安杰这两位准留学生都放弃了网课,被动暂停了自己的留学行程。她俩不约而同表示,选择留学并不只冲着那张文凭,更是为了走出去看世界,结识朋友,拓宽视野。目前这两位同学都再次尝试申请大学,希望能够亲历海外留学生活。
关于未来的规划充满悬念
萧七本科就读于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原本她已经成功申请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如下简称“宾大”)同专业研究生,但因为疫情等原因,她无法拿到签证,“宾大有两次延期入学的机会,一次最长可延一年,我就先暂缓入学了。”
萧七之前有短暂出国交流经历,她期待通过留学看到不同的文化,体验先进的实验环境。谈及疫情对自己的影响,萧七多少有些沮丧,“我基于出国读研为起点,做过不少关于未来的规划”,如今这些规划变得充满“悬念”。萧七之前认为留学必须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如今她要求一降再降,“可能就是有学上就行。”
“其实拿到offer 可以上网课,但我出国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萧七希望通过留学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感受更自由的课堂氛围,学会处理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人际关系。
就这样萧七无奈开始了自己的“间隔年”(Gap Year),未来对她而言充满不确定,她称自己寒假可能又会妥协:入学宾大在家上网课;也不排除以后就在国内读研或者直接工作。但至少当下,她并未放弃留学计划,“申请留学花费了近两年时间,并不比国内考研轻松。”她希望能尽快出国读研,“长时间呆在家其实也挺烦的。”
萧七现在一边在家自学,一边继续申请学校,“我之前拒掉英国一所大学的offer,现在还挺后悔的,今年五六月不少留美的同学都顺利转申去英国了,我当时犹豫不决错过申请。现在越来越多人要申请到英国,竞争可能更激烈。”
留学受阻后,顺利去联合国实习
当然,疫情之下也不乏小确幸。
“疫情给我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糟糕”,安杰发现不管是找实习还是申请学校,流程都变得相对简单。
安杰本科前两年就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三大四去了美国巴鲁商学院,六月份安杰毕业回国,单程机票就花了近4万。“当时同租的同学都要回国,我不太想在那边独自租房,我在国内父母肯定比较放心。”
她目前拒掉了芝加哥大学(简称“芝大”),保留了宾大的入学资格。“因为芝大不允许延期到第二年,同时我也不想在线上课,正好又有去联合国实习的机会,所以就调整了计划。”
今年上半年安杰在纽约上网课,她感觉自己不太适合这种方式,“线上课我会觉得没有办法和同学、老师有一个非常有效的交流,另外很多课程是录播课,如果我听不懂也没有即时反馈,整体的教学质量下降。学校又不降学费,就觉得很亏。”而且如果在国内上直播课,她还要面临十二小时的时差。
安杰已经开始了在联合国(曼谷)实习工作,目前她在国内远程办公。她今年还打算再次申请芝大,因为该学校更符合她的发展路径,她希望可以去亲身体会校园。
在线教育可以让两个人保持互联,但它无法让师生形成像在课堂里那样的关联性。国外大学制度相对灵活,对于客观因素造成短期内无法正常出国留学的情况,领英中国总裁陆坚认为将留学规划分为短期和中长期很有必要。短期内,留学体验仅仅是网课可能并不值得,海外的学制相对灵活,可以了解当地学校的政策,比如如何保留学籍,为自己规划一个“间隔年”(Gap Year)或者“离校期”(Leave Term)。
留学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早年留学“镀金”如今已不再行得通。陆坚结合个人经验以及对职场人的观察,认为留学经历结合职场实战,是海归人才的最大优势。“一旦进入职场,你原来在哪里留学并不重要,更多还要看在职场的经验。如果留学生拥有三到五年的海外工作经历,相较于在国内同等经验的职场人,竞争优势明显。”
(文中萧七与安杰为化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