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县医院张俊波提醒:科学“秋冻”有讲究 这些误区要...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指的是从夏天向冬天过渡的过程中,让人体适当地感受到一点寒意,从而增强耐寒的能力,为进入严冬做准备。不过,“秋冻”并不等于盲目挨冻,这些误区需要警惕。记者采访了大城县医院主任医师张俊波。张俊波大夫告诉记者,“秋冻”有一定的道理,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有六类人群不适合“秋冻”:第一类:心血管疾病患者。气温降低会直接引起外周血管的收缩,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带来血压的明显波动,使血压控制更为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心脏负担,增加血管脆性,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第二类: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周围血管神经的病变。冷空气的刺激往往会加重外周血管的收缩,引起血管痉挛。第三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有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比较差,容易导致咳嗽、气喘的加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第四类:肠胃病患者。肠胃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气可以导致肠胃疾病的复发。此外,关节病患者和宫寒的女性,同样不宜“秋冻”。张大夫还提醒广大群众,“秋冻”一般只适用于夏末秋初,晚秋再“秋冻”,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同时,“秋冻”的内涵,不只局限于秋凉少穿点衣服,也包含运动锻炼等,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增强自身的体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