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泰源 通讯员 周颖)一根根铁丝,一块块绸布,经过弯折便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鱼灯。永清县后奕镇坚固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花灯扎制专业村,每年秋冬农闲时节,村民们都会忙着扎制花灯,在春节前销售。 坚固庄村的花灯制作已有百年历史,一盏盏花灯在坚固庄人手中,种类越来越丰富,技艺越来越精良。2009年,“永清花灯”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村民柴士玲有着30多年的花灯扎制经验,这几天,她正忙着为鸭子灯贴装饰。 柴士玲介绍:“农耕淡季会先制作一些花灯或者骨架,等到旺季再出售。一般年末最忙,过了秋收我们就开始组装。” 像柴士玲一样,坚固庄村大多数村民都掌握着这项技能,他们凭借扎制花灯为家庭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如今,花灯样式越来越丰富,有鸭子灯、西瓜灯、鱼灯、小车灯等,每到春节,都火爆销售天津、胜芳、文安等地。 坚固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秋介绍:“目前,村里80%以上的村民从事花灯制作,成品花灯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以及廊坊文安、霸州、大城、胜芳等地,年销售量超过10万个,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街500余人致富。” 在京津及周边地区春节有送花灯、挂花灯的习俗。花灯用料主要为玻璃纸、彩纸、竹篾、铁丝等,材料虽然简单,扎制过程却十分复杂,最多的有七八十道工序,少的也要二十几道,而每一步都需要手工一点一点完成。也正是由于构思巧妙、制作精美,“永清花灯”先后成功申报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拓宽销路,规范市场,该村还成立了合作社,将村民扎制的花灯进行统一销售、运输,进一步发展壮大花灯产业。 “现在我们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销路不用愁,价格提高了,灯笼也越卖越远。我自己做灯笼一年能挣三万元,特别满足。”柴士玲告诉记者。如今,坚固庄村每年的花灯销售量都将近10万盏,销售额达300万元,小小花灯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王海秋表示:“把老百姓的灯笼打包统一销售,压缩中间商差价,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给村民们带来了效益。我们通过抖音平台、微信朋友圈和电商直播,销量不断增加。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品牌效应,形成以加工、销售、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村集体产业发展,把花灯产业培育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让灯笼进一步拓宽销路,增加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