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我市聚焦保护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工作目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2023年,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完成省下达任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风险管控措施实现全覆盖,4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区域考核达到省定目标,Ⅴ类水比例控制在25%,完成省定2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新增完成180个村的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全市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强化源头防控,防范新增土壤污染风险。为推进耕地土壤源头治理,我市深入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配套印发了《廊坊市2023年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方案》,将40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部纳入《重点区域和污染源整治清单》并动态更新调整,切断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降低粮食重金属超标风险,为我市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深化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将22家重点企业纳入“2023年全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在全省率先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推动在产企业绿色化提标改造,指导大城县众兴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申报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工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16.48万元,成功争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450万元。
严格用地准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我市健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规划、工信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机制,在土地征转、收储、供应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落实监管责任,及时查询土壤环境质量,切实保障再开发利用土壤环境安全。做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梳理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纳入详细规划和供地管理的地块情况。全面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依法开展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对于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在其用地前严格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严防“毒地”开发利用。
强化分类施策,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黑臭水体、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5个方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年度治理计划,完成24个省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制定印发《廊坊市农村黑臭水体深化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市、区)对有水坑塘、无水坑塘全面排查摸底,建立农村坑塘(沟渠)清单和农村黑臭水体监管清单。健全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工作体系,采用人工排查、无人机飞检、视频监控等手段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拉网式摸底排查,定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市重点坑塘进行反演识别,持续加大农村黑臭水体监管力度,对发现的问题按照类型、地域逐一印发督办通知,限期整改到位。
推进地下水污染管控,有效管控地下水污染风险。我市不断强化国控考核点位管理,因地制宜,制定国控考核点位“一点一策”水质达标或保持方案,对达到水质目标的点位,采取管护措施保持水质稳定;对未达到水质目标的点位,及时查清原因进行整改。通过谋划我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试点项目,进一步掌握和摸清廊坊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规律,为实施地下水分区化、差异化管理,以及调查、监测等工作中发现的地下水监测点水质超标及水质恶化原因分析提供重要依据。(记者 李虹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