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新苓)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公安部党委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廊坊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部署要求,持续加强打击整治力度,重拳治理网络乱象,及时清理网络谣言信息,坚决维护网络公共秩序和群众合法权益。现公布3起典型案例。
1月17日,安次公安分局民警发现网民刘某某为赚取流量,用手机拍摄并制作虚假视频信息,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发布,造成1.3万余次浏览量,引发网络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安次公安分局已依法对其行政处罚。
近期,文安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报警人称有人在网上造谣诽谤其与多人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并发布其个人隐私信息和照片。民警立即对发帖人信息进行核查,依法将其传唤到派出所进行调查核实,确认此信息不实,造成报警人名誉受损,个人隐私泄露。目前,文安县公安局已依法对其行政处罚。
1月22日,大城县公安局民警发现有人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信息。民警立即对发布者身份进行核查并依法传唤。经查,刘某某因与他人存在矛盾,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发布网络,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大城县公安局已依法对其行政处罚。
民警表示,网络谣言是指别有用心的人员利用境内外网站、社交平台等网络介质,传播没有事实依据,且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不实信息。
新闻相关
网络谣言的类别:
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网络恐怖谣言: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犯罪谣言:捏造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对该类食品或产品的抵制,导致该类食品或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损失。
网络个人事件谣言:针对某些个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
如何辨别看到事件是否真实:
文章发布的权威性。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
内容观点的客观性。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
浏览页面的健康性。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将色情、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