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固安县新闻 >> 查看内容
固安县新闻

一声梆子韵 一生梆子情 ——记固安县河北梆子青衣演员杨玉华 ...

刘杰 2024-5-30 11:01 廊坊日报 15254 0
张玉华演出剧照。 作者供图

■张庭怀

最美时光五月天。每当人们休闲步入固安人民广场或是迎宾公园等娱乐场所,经常看到一群中老年男女在表演河北梆子经典剧目。拉板胡的、敲小鼓的、打板的、拉大琴的,都有板有眼,很有专业水准。一位扮演《大登殿》青衣角色王宝钏的演员步履轻盈,唱腔婉转悠扬,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她就是原固安县河北梆子俱乐部主任、退休职工杨玉华。

1949年8月出生的杨玉华并不是科班出身,少年时曾进入固安河北梆子剧团学员班学艺,迷得如痴如醉,练得废寝忘食,嘴里哼着曲,脑子里全是戏。高中毕业后她被聘请到城关镇税务所文艺宣传队,后被分配到县商业部门工作直至退休。凭着对河北梆子的热爱,有著名琴师李文启的支持与陪伴,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五十年多来,她的表演日臻纯熟,丝毫不亚于专业演员。凭着姣好的身材和俊美的容颜,加上老天赏的一副好嗓子,杨玉华成为永、固、霸赫赫有名的河北梆子演员。

2005年7月,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杨玉华任主任的“固安县河北梆子俱乐部”挂牌成立。自俱乐部组建以来,杨玉华带领全团演职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辛勤排练,自筹资金购置音响灯光、服装道具、舞台幕布等设备,演出团队阵容整齐,行当齐全,是一支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的队伍。剧团以全新的面貌,精彩的演出服务社会,全团上下团结一致,奋力进取,为弘扬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繁荣崛起,走出自己的路子。俱乐部由开始时的五六人发展到三百人的庞大队伍,遍布周边市县。俱乐部不但能演唱河北梆子选段,还能登大雅之堂演出整场《大登殿》《蝴蝶杯》《陈三两》等十余部剧目。

为使俱乐部长久不衰,杨玉华把自己租赁的服装门脸房腾出给大家排练使用。几年后,又腾出自己干净宽敞的整体院落供大家演出使用。自俱乐部成立以来,每年的取暖费、电费、电话费等全部开支,都是由杨玉华自己承担。团员们被杨玉华无私奉献的举动所感动,都争着分摊各种花销,却被她婉言谢绝。杨玉华不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都是自己拉着小车带着音响、灯光等道具,到人民广场等场所演出。为增加演出效果,她自掏腰包购置了演出戏装、灯光、音响等设备,带领俱乐部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演出范围从县城辐射到整个固安城乡。大韩寨、柳泉、城关、工业区、东湾驻军、武警中队、县光荣院以及邻近的大兴区、容城、白沟、涿州市等地都有他们演出的身影。

为大力弘扬河北梆子传统文化,杨玉华经常组织演员与廊坊市人民广播电台连线演出,通过电波将优美动听的梆子腔传变祖国大江南北。他们还多次参加县、市有关部门举办的戏曲大赛,并获得各种荣誉。为了俱乐部的发展壮大,杨玉华慷慨解囊添钱搭物,她的善举受到了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领导的高度称赞。苦吗?经常有人这么问杨玉华,她则笑着说,苦中也有乐,自己其实很幸运。这是因为,河北梆子之于她,早已是安身立命之本,跟饮食、呼吸一样是生命的一部分。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杨玉华与琴师李文启便立刻组织演出团队行动起来,到县人民广场等热闹地段做义演活动,把所得收入全部捐赠给地震灾区,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高度凝聚力和团结意识。

“百教不如一练 百练不如一演。”几十年来,杨玉华带领大家从固安县河北梆子俱乐部,转为固安县老年大学河北梆子剧团,回望几年中的点点滴滴,一路走来,付出、浇灌、收获,日日夜夜,苦乐交织。大家在展示展演的同时,也通过与各兄弟院团的交流、切磋,不断寻找不足、磨砺技艺。俱乐部培养出一大批河北梆子演员,有的自己成立了戏曲组织,有的走入了市级以上专业剧团。2013年9月,杨玉华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艺,在首届京津廊戏曲大奖赛中荣获优秀演唱奖。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戏曲传承发展,近年来,杨玉华在琴师李文启的陪伴下,率领演出团队走进校园,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用浓浓的梆子腔,精湛的表演,为同学们送去了一场场精彩绝伦艺术盛宴,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有魅力。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良好风尚。为了让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杨玉华多次带领演出团队走进县光荣院、敬老院,开展“河北梆子走进敬老院 唱响文明新风尚”文艺演出,为老人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杨玉华倾力而为,执着于戏五十多年,七十高龄仍不放弃对戏曲事业的热爱, 决意把余生时光都献给为活跃群众文艺的舞台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