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德斋”糕点铺后厨,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点心。
酥皮月饼、蜜麻花、云皮糕……在霸州市胜芳古镇,有一家名为“祥德斋”的京式糕点铺,这铺子一开就传了五代人,坚守了近百年,只为传承一种味道。
近日,记者采访了“祥德斋”糕点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刘欢。
传承:
近百年坚守 味道甜蜜而亲切
在我国,周朝便有了关于糕点的记载,唐代开始有带馅的糕点,元朝时月饼开始流行,到了清朝,糕点品种有了较大发展。
1929年的胜芳古镇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从京城“西域斋”学艺归来的刘庆祥取名字中的“祥”字,命名“祥德斋”,以“祥风时雨、德本财末、顾客至上”为理念,以“传承有序、精益求精”为宗旨,主营各类传统点心。
2009年,“祥德斋”手艺传到了第五代后人刘欢手里。带着父辈们的期望,刘欢怀揣着对糕点的热忱,坚持以优良工序,制作始终如一的味道,提供给消费者最优质的产品。如今,“祥德斋”点心成为当地民众走亲访友的传统礼品,以及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祭品。
匠心:
工序复杂 做出自家味道
走进“祥德斋”,柜台内有杏黄如玉的百果酥、舌卷酥,薄如蝉翼的莲花酥、菊花酥,松脆香糯的萨琪玛、油枣,酥松绵软的枣糕、紫酥,红印显赫的玫瑰糕、酥皮月饼等30余种传统糕点。
后厨内,刘欢正忙着制作糕点。只见他将馅料塞进适量的面团内,迅速挤压,捏制成形。“每块糕点要经过开酥、包馅、捏制、烘烤等十余道复杂工序才能完成,馅料是自己做的,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刘欢一边忙活一边介绍。记者端详一旁刚刚做好的莲花酥,薄薄的面皮层层叠起,上面还模印出各种花卉、动植物的图案以及“祥德斋”字样,中间各种色彩的馅心拌着色拉油、白糖、蜜糖,咬上一口,皮酥而不散,馅绵而不柴,入口易化。
创新:
与时俱进 新糕点适应新时代
对老字号来说,既要保留记忆中的味道,又要顺应时代变化。
牛皮纸、纯纸绳,上下翻折,盖上一张印有“祥德斋”字样的红纸,一个极具年代色彩的传统点心包完成。刘欢说:“经常有一些外地人买上几个点心匣子带回去品尝,这是对纯手工制作和传统味道的一种追寻。”
在开拓市场方面,刘欢说:“如今家家都有微波炉、烤箱,我们想把糕点制作成半成品,加上真空包装,再冷藏、快递,经过简单的微波、烘烤,市民就可以吃到刚出炉的‘祥德斋’糕点。传承与革新并不冲突,在不断更新配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产品必须用老传统、老用料才有那个味道。”
2014年,“祥德斋”糕点制作技艺入选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燕赵老字号”名录。(记者 张泰源 文/图) |